重點摘要
- 立法院於5月中旬三讀通過修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其中修正條文第十條正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黃牛票問題。
- 隨著疫情趨緩,即使全球物價受通膨影響,但現場演出的消費體驗需求仍然十分強勁:Live Nation 2023年第一季收入達3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3%;Eventbrite 2023年第一季營收創近三年新高,達7千790萬美元,較去年成長39%。
- 黃牛亂象不只在臺灣,亞洲、歐美許多國家都深受其擾,各國的應對措施也不同。除了制定法條進行規範,也有消費者指出希望規定實施「實名制」,徹底遏止黃牛。
黃牛注意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修正案三讀通過
2023年5月中旬,立法院三讀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修正案(下稱《文創法》),其中新增的第十條之一就是消費者關注的「黃牛條款」。修法上路後,針對透過機器或其他不當方式搶票者,將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或併科300萬以下罰金;以超過票面金額或定價販售,按票券張數,由主管機關處票面金額或定價之10倍至50倍罰鍰。
也就是說,未來若小明使用機器人在售票平臺上大量搶購兩廳院TIFA門票,或是在小巨蛋、北流、高流等場館開唱的演唱會門票,很有可能會面臨3年的牢獄生活,並罰款300萬元;而如果小明把一張5,000元的演唱會門票以10,000元賣出,則將可能面臨最高新臺幣2萬5,000元的罰鍰,如果小明賣了10張這樣的票,那就需要繳交25萬元的罰金。
悶太久!疫後現場演出經濟爆發
隨著全球疫情降溫,演唱會、舞臺劇、電競賽事等各種大型活動紛紛恢復實體舉辦。根據全球知名娛樂公司Live Nation 2023年第一季財報,2023年第一季營收較2022年同期成長73%,達31億美元(約新臺幣955億元);旗下票務平臺Ticketmaster第一季賣出門票超過1.45億張,較2022年同期成長30%。而美國的活動管理及票務平臺Eventbrite也在最新財報中指出,2023年第一季營收創下近三年新高,達7千790萬美元(約新臺幣24億元),較去年成長39%;門票一共賣了2,300萬張,成長28%。
不只臺灣,全球各國都為黃牛票情況煩惱
或許三年疫情讓全球消費者都悶壞了,即使物價受通膨影響,上述數據顯示現場演出的消費體驗需求仍然十分強勁,因此,新修《文創法》第十條之一對黃牛亂象的制裁,盼能為消費者建立一個健康的藝文消費環境。
不僅臺灣,世界各國都面臨相同狀況,知名歌手演唱會、熱門球賽或電競賽事入場券,各式黃牛爭議層出不窮,而黃牛問題其實也不是近幾年才出現。部分國家基於自由市場機制不干預,或是禁止轉售價格超過面額(低於原票價賣出就不算),而有些國家則是可以加價轉售,但限制轉售價格。
- 馬來西亞:相關法條研議中,先以《消費者保護法》處理
以馬來西亞來說,近期最大的黃牛爭議就是歌迷反應根本買不到Coldplay的演唱會門票!
Coldplay在馬來西亞的演唱會由Live Nation辦理,歌迷表示售票當天售票平臺Ticketmaster癱瘓,開賣三小時後宣布售罄,但不久後一些轉售門票的廣告開始出現在社群媒體,以及如Carousell(旋轉拍賣)、Mudah.my這些二級市場。報導指出,平臺上一位賣家以750令吉(約新臺幣4,999元)的價格出售原價僅為228令吉(約新臺幣1,519元)的門票;更有消費者指出,有黃牛將1,288令吉(約新臺幣8,586元)的門票賣4萬3,200令吉(約新臺幣28萬7,995元),是原票價的33.5倍。
馬來西亞數位通訊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Digital)部長指出,目前該國並沒有相關法條,但將參考各國作法研議法條來制裁黃牛。雖然沒有現有法律規範,但消費者若遇到不合理的票價仍然可以提起民事訴訟,馬來西亞國內貿易及生活成本部(Ministry of Domestic Trade and Cost of Living)部長表示,針對此次投訴案件,會以《消費者保護法》(Consumer Protection Act 1999)為依據來進行調查。
- 新加坡:2019年曾指出政府不應介入
同樣是東南亞國家,2022年Blackpink在新加坡舉行的演唱會也是由Live Nation辦理,同樣遇到嚴重的黃牛票問題。有粉絲表示,他在線上平臺Viagogo花3,683新元(約新臺幣84,163元)買了兩張原價402新元(約新臺幣9,154元)的Blackpink門票,價差4倍多。而韓流粉絲並不是唯一受影響的消費者,2022年10月在新加坡舉行的《Dota2》遊戲國際邀請賽,黃牛票票價高達兩張9,999新元(約新臺幣227,733元),幾乎是原價10倍。
報導指出,2019年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曾對類似事件表達政府立場,指出銷售價格及利潤應由有意願的買賣雙方自由決定,政府要做的應該是促進公平交易和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的購買決定,而不是規定門票轉售利潤。一位新加坡的律師也表示,規定門票轉售的利潤可能構成監管過度。
- 英國:被國家貿易標準局以詐欺罪起訴的黃牛CP
2020年英國國家貿易標準局(National Trading Standards)對大賣黃牛票的夫妻檔Peter Hunter和David Smith提起訴訟,指控兩人兜售包括Ed Sheeran、Bruno Mars和Taylor Swift等歌手的演唱會黃牛票,甚至舞臺劇《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門票也是他們下手的目標。
報導指出,這對黃牛CP透過機器人獲取票面價值約400萬英鎊(約新臺幣1.5億元)的門票,再通過GetMeIn、Seatwave、Viagogo和StubHub等二級市場販售,總共賣了1,100萬英鎊(約新臺幣4.2億元)。為了避免被發現,他們還使用100個不同名字、88個地址來逃避追查。這對黃牛CP最後被法院判決欺詐罪成立,Hunter判入獄4年,而Smith則被判處30個月的監禁。
- 美國:各州規範不一,紐約《票務法》禁止隱藏費用
2022年黃牛爭議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起因是Taylor Swift的巡迴演唱會票務爭端,一些買不到票的粉絲對售票平臺Ticketmaster提起訴訟,指控其操縱價格和欺騙消費者,並稱Ticketmaster與黃牛掛勾。針對此事件,不僅Taylor Swift本人公開表達不滿,美國司法部也已對Ticketmaster進行反壟斷調查,參議院也為此召開聽證會。
針對黃牛的相關法律,美國紐約州長在2022年6月簽署了新的《票務法》,新法規定賣家和轉售者不得隱藏如服務費、設施費等費用,且不得以較小的字體顯示,必須完整披露票面總價;另外也增加了使用機器人和軟體購票的民事罰款,並禁止轉售免費門票(免費門票可以合法轉讓給他人,但不允許販賣)......等。在美國,黃牛防治還可參考《禁止Grinch Bot法案》(Stopping Grinch Bots Act.),雖然這項法案不是特別針對藝文票券而立,但用意也是在於禁止利用機器人於網路平臺大量掃貨/買票,再轉賣他人以謀取暴利。
大家都在談實名制,目前國際有哪些較成熟的實名制度?
關於黃牛亂象,除了立法制裁,另外消費者關注的議題便是購票/取票/入場「實名制」。以演唱會門票為例,日、韓兩國的演唱會都施行嚴格的實名制,但兩者間的作法稍有不同:
- 韓國:在韓國看演唱會,全場票價都是統一的──也就是說不論你買一樓搖滾區站票還是三樓視線遮蔽區都是同一價格,購票時消費者需實名登記,取票、入場時也都會依據登陸的資料及照片作實名檢核。
- 日本:在日本看演唱會,買票除了實名制,還加上了「抽選制」,並限制可抽選的門票張數──也就是說你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到票,而取票、入場一樣需要實名檢核。日本與韓國實名制不同處,除了抽籤制度,另外一點則是韓國可退票取消購買,而日本在販售後雖不能退票,但允許消費者透過官方讓票平臺進行票券轉讓。
針對實名制的討論,文化部表示目前市場上已有購票實名制,而入場實名制所需耗費的時間及人力成本極大,目前以輔導、鼓勵為主,不會強制執行。
#科技力 #資本力 #黃牛 #演唱會門票 #實名制